下好物流这盘棋 总理向物流传递了什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三件大事,都与物流业、物流人息息相关:

一、“做现代强流通业这个国民经济大产业”

会议指出,做强现代流通业这个国民经济大产业,可以更好对接生产和消费,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要坚决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路障”,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排除公平竞争,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设置不合理交易条件,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放开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

二要推广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方式,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

三要创新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推行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制度,以农产品、食品、药品等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建立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程追溯体系。开展商务综合执法改革试点,提升监管效能。

四要完善流通设施建设管理,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创新投资、运营机制,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等微利经营设施用地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用更加顺畅的流通“大动脉”带旺消费、支撑发展。

二、“优先推动交通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会议认为,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强调,一要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在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二要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着力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建立市场化应用机制,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大数据产品体系,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三要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完善产业标准体系,依法依规打击数据滥用、侵犯隐私等行为。让各类主体公平分享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制度和创新红利。

三、“给小微企业继续减税”

会议指出,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的生力军。继续实施定向调控,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大发力,可以为创业创新减负,让今天的“小微企”赢得发展的大未来。会议决定,在落实好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一是从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依法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扩大到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二是将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由今年底延长至2017年底。

● “做强现代流通业”究竟有何深意?

国务院常务会议历来被视为“政策风向标”。因此,不仅要关注常务会议讨论、决定、部署了什么,还要探究为什么是“这些议题”在“这个时候”上会。后者有时甚至更具“解读”价值。

信号①:物流业与宏观经济一盘棋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十分重视现代流通业发展,并密集出台了多项重磅文件。5月份,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物流配送终端及智慧物流平台建设等诸多扶持举措。同月,商务部专门出台《“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流通业发展的目标。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章俊对媒体者表示,“现代物流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可以促进社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在目前整体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推进物流业现代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

现代物流业,一头连着商贸物流,一头连着消费民生。它作为国家战略中的大产业,其监管无疑是需要创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到,要“创新流通领域市场监管”。要创新,就不能再有落后的被动。

“以农产品、食品、药品等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建立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程追溯体系”,如此,让企业承诺和质量制度挂钩,完成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加大现代流通的可信度。

“完善流通设施建设管理”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现代流通业的部署之一。现代流通,它需要构建一张“网”,这样既有系统,又有合力。而它的核心内容,则是流通设施建设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国家没有忘记公益的成分。“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等微利经营设施用地需求”。多处落笔,也都体现着政府把现代物流业的功课做到了民生最后一公里。

信号②:流通业要冠以“现代”的概念

提起现代流通业,很多人会自然地认为它就是现代物流业。其实,两者是从属关系。现代流通业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其中核心关键是商贸物流,其目的在于民生。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现代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大产业”,其含义不仅在于它具有相当庞大的产业集群,更是蕴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增加就业等所需的大推力。

流通业要冠以“现代”的概念,就不能脱离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拥抱。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推广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方式,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就前者来看,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的案例是不胜枚举。很多B2C网站通过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完成工厂到消费者之间的全链条流通,其体验感十足。大大地刺痛传统流通业的眼睛之时,也为现代流通业所乐见。而“互联网+”的革命性特征和平台性思维,可以让现代物流业实现“蛙跳效应”。用先知先觉的眼光来看,中国现代流通业的未来,一定会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

信号③:要肯下物流成本这块“硬骨头”

关于流通成本问题,总理开宗明义道:“说白了,主要是关于如何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这是一块“硬骨头”,困扰多年,也被诟病多年。不仅企业不堪重负,整个社会,包括老百姓消费者都跟着“买单”。

关于各种“路障”问题,这里面既包括现实的路障,货车司机们长期抱怨的乱设关卡、乱罚款、不合理检查收费等,也包括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和排除竞争行为等危害更烈的无形“路障”。这一轮“清障”改革由此与本届政府的“先手棋”“当头炮”联系起来,即在流通领域贯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现代流通业它是中国经济贯穿生产、消费、民生的黄金链条,它的成长是多要素的。既有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作用,更有政府监督监管的“裁判”效应。此次常务会议提出,对于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要坚决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路障”,落笔就是“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排除公平竞争”。

和其他领域的发展一样,现代流通业具有推动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契机。要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政府定然要有一番作为:清理整顿乱收费,加强市场监管,打破地域藩篱,这使得现代流通业能够进入快车道。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常务会议把视野放到更远,它指出要“放开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如此一来,无国界的全球流通与多种业态共存互补的大流通态势会被打造地更加清晰。

津机场建设的航空快递物流园区;在东疆保税港区,建设以快件海淘保税仓为主导的快递物流园区;在武清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内,搭建以服务电商为主导的快递物流园区。
 

天津市邮政管理局促进电商和快递协同发展项目小组负责人李慧良介绍说,航空快递物流园区定位于吸引规模以上的有飞机的快递物流大型核心企业入驻,建设集中的集散中心和向上游延伸电子商务以及向下游延伸的仓储服务平台。目前已有顺丰、圆通、中通、UPS、TNT等10多家快递企业已经或即将入驻。这些快递企业在园区内建设分拨中心、仓储中心、呼叫中心、信息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善快递服务环节。
    快递物流园区定位于吸引规模以上大型快递企业落户园区,建设境外商品到境内的集散仓储,实现海外购物在天津本土的仓配。建成后,天津市民将实现上午“海淘”下单,下午就收货的愿望。
    而武清区电子商务园区,以服务电商为主导的快递物流园区,将实现电子商务快件的仓配集散。目前,苏宁易购、唯品会、当当、亚马逊等多家电商龙头企业已经进驻,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