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是商业的今天更是未来

发布时间:2025-04-25 20:09:44

 

物流业与商业形态的发展如影随形,也伴随着商业形态的改朝换代不断进阶。在上周四由北京商报社、北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互联网+物流业新格局”论坛上,有观点认为,电商的高速发展拯救了整个落寞的物流业。

但在笔者看来,与其说电商是物流的福音,不如说物流业成就了商业的今天,也给了商业未来无限遐想。

在“互联网+”模式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84.6亿件,增长43.3%。迅猛的增长数字之下,是物流企业不断扩张的业务范围。先行者顺丰速运已经进入了电商、金融以及社区商业等领域;“通达系”则在完成快递规定动作的同时,进行了海外市场的初步布局,集体拥抱跨境电商业务;后起之秀全峰等品牌,已开始冲刺快递第一股。

物流业突飞猛进带来的不仅是行业自身的蜕变,更促进了商业模式的衍变。之所以说物流业成就了电商,是因为没有物流业的全面布局就没有O2O等新兴业态出现。火爆的O2O成了“懒人必备”,引发巨头的圈地大战。有着实体门店优势的苏宁,在解答O2O发展路径上凸显自身特色。与很多互联网企业大笔烧钱买会员、与实体企业结盟不同,苏宁利用现有门店网络可以绝对低成本实现到门服务。

有物流业的今天,也更应期盼行业美好的未来。即便是增速全球领先,我国的物流业也远未破茧成蝶,还有众多行业痛点等待破解。

高投入低产出是物流业面临的最大苦楚。破解目前的行业困局,除了国家相关政策跟进外,更多需要物流业自身的变革。面对价格战泥沼,是否有企业敢于转型,在细分市场找到生存策略?面对高成本循环,是否有企业敢于变革,创新一种新的经营模式?面对行业属性,是否有资本敢于押宝新的物流形态?面对现实,是否有企业敢于幻想,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

天津市加强物流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出台

近日,天津市综治办、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委、天津海关、市市场监管委、市安全监管局、北京铁路局天津办事处、民航天津监管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物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市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市邮政业安全生产监管、邮政业运行安全的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保障全市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

《实施意见》提出四方面工作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部门参加的市物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物流安全管理,定期通报情况、研究部署工作。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指导企业完善从业人员实名档案,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三是加强安全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和提供从业人员和用户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将物流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评。

《实施意见》还提出了五项具体措施:一是深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仓库、运输等物流活动的安全管理,全面掌握物流寄递企业基本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强化安全防范措施,行业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运输和邮政管理部门,应指导物流、寄递企业加强技防、人防、物防,提高安全防范水平。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各有关部门要共同推动物流安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四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市物流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系统互通、资源共享和物流全程实时监管追溯。五是严格执法检查,建立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堵塞安全漏洞。

《实施意见》还明确了建立完善八项制度,即认真执行管理标准和禁限寄物品清单制度、逐步实行物流活动实名制、建立违规委托处罚警示制度、落实安全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建立特殊物品物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违法犯罪举报制度和落实责任查究制度。

危化品安全:应从供应链上着手改变

近年来,由危险化学品引发的事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事故的发生让人触目惊心,其危害性强、社会影响大,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遏制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

危化品安全隐患多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如果能够从危险化学品的源头控制住风险,那么,就可以显着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可是,目前大多数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往往忽略掉了一些必要的管理措施,致使这些危化品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的祸根。

概括而言,这些隐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沟通比较滞后。部分危化品生产企业没有提供所运输危化品的最新《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没有给相应的危化品标示出相应的警示标志;二是货物信息不翔实。一些危化品生产企业将不确切的货物信息提供给运输企业,有些企业甚至刻意隐瞒或者淡化危化品的危害属性,这样不负责的做法就会给危化品的运输过程增加极大的风险;三是应急机制不健全。很多危化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根本就不涉及风险应急机制方面的管理,所以,当事故发生的时候,救援人员无法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此外,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失职。当前,我国从事危化品的生产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管理性缺失,各种规章制度未能建立健全,或者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而化工企业所配备的安全监管人员更是走过场,缺乏系统有效的责任监督和执行力度;再加上受到“经济效益至上”的理念误导,企业追求利润罔顾人命,不重安全的事故频发、多发,从而给业界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