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物流热点:信息化


两会期间,关于物流行业的提案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物流行业的相关内容成为每个物流人关注的焦点,我们来总结下两会中提出的关于物流行业那些热点词。

两会上针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大计我们要深入学习,物流行业代表们的提案不仅是明确分析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更是对行业市场及方向提出谏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提案中说:我国物流成本过高,加快发展以信息化武装的现代物流体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首要问题。

成本高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是老梗。徐冠巨介绍“我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是18%,而欧美是9%,我国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0%-50%,而发达国家只占10%-15%”。成本对信息化有着迫在眉睫的需求,而信息化对成本也需要必要刚性的条件,这既是自然发展,也是互相矛盾,我国物流成本包括仓储,运输、人工、管理等各项成本, 大型生产制造企业自建仓库,进行原料存储,增加货物成本;而小型企业通过物流公司,则要添加人工、过路、燃油等费用。如果能进行资源合理配置,进行供应与需求信息化处理,成本自然会降低不少。而正是如此,企业才能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投入信息化的建设。

效率低

徐冠巨在两会上还给我们展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美国一辆货车有效行驶里程平均每天达1000公里,而中国货车有效行驶里程平均每天只有300公里,其他时间都耗在了找货、配货,空载率高达40%以上。”这就充分说明了我国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的现状,而究其原因,除了上述过程增添的成本以外,物流资源运力零散与信息不对称是罪魁祸首。中国物流行业一直都存在“小、散、乱、差”的格局特点,根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主体超过720万家,平均每一个主体拥有车辆1.55辆,90%的经营主体为中小型企业,承担了90%以上的公路货物运输业务,经营模式多为传统的单车货物运输,管理手段简单,货源组织能力差。

面对物流行业成本高、效率低的现实问题,该如何改变现状,两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优化平台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

社会车辆与货主,发货企业不对称,线上信息与线下调度不对称,车和货得不到高效的整合与匹配,货车空载率达到40%以上。这些不对称要求我们急需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国内各类车货匹配APP市场正在升温,大家都在致力于优化平台使用,让更多的货与车进行对接,降低中间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通过物流信息化平台,解决货物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双方供需不对等,从而降低物流行业成本。

建设信息化物流港

早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耿书海认为,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的展开,物流业将进入到一个新的战略发展阶段。

如何将这些经济带连接在一起,打通经济贸易的通道阻断,建设公路港,让物流集中化运作,能够节省物流在转运过程中的时间成本,集中化经营,大力营造港区建设,集中优势兵力,在制造业、铁路、货物集散地将为发达的城市周边建设物流集散港区,实现港区信息化管理,把物流企业、社会车辆和货主企业有机地衔接起来,并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对接,实现物流供需更有效率的匹配。

适应市场发展,转型升级迈向明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除了要承担高成本、低效率带来的成本虚耗,还要面对市场竞争的大潮,物流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行业大环境要求物流企业必须转型升级,物流信息化成为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企业理念,不断应用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建设物流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型,让物流企业在未来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表现的更有活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