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危险品运输行业命门:规范化与专业化并行

 

据统计,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于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需求也急速增长。2012年,我国危险品道路运输总量达到2.5亿吨,从业人员为114万人。这对于我国危险品物流行业来说,既是前景巨大的机遇又是考验。


 

由中国化工轻工物资流通协会主办的“全国危化品物流安全万里行”危化品物流安全、绿色、高效论坛首站在天津落幕。“加强行业规范化,提升作业组织专业化”,成为与会人士一致共识。


 

行业规范化,政府标准制定有的放矢


危险品运输作为一种“特种运输”,专门运送汽油、甲醇、苯酚以及其他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险货物,一旦出现问题危害巨大,其安全已经超出一般交通安全范畴。因此,对整个行业规范化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危险品运输行业规范化更多的是体现在法律法规约束层面,在这方面,我国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明显特征。”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事实上,仅最近五年,我国就有《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国九条”以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多部法律法规出台实施——
 


 

  “车货总质量不超49T,准牵引质量达到40T”、“应装备缓速器或其他辅助制动装置、并装备限速装置,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厢式车需要排气管前置、ABS、前盘桥、行车记录仪”、“车辆出厂前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等等一系列具体法规规定,对危险品物流各个环节,特别是用车标准,提出了严格规范要求。

行业专业化,“人”与“车”一个不能少


危险品运输规范化具体到行业实际,无疑要落到对行业专业化的要求上。除了行业从业人员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规范从业行为外,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的运输车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物流运输一个细分市场,危险品物流用车市场的准入门槛要远高于普通物流。危险品运输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卡车性能及运营管理要求都要更高。安全、可靠、高效——成为危险品运输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经过上世纪70-90年代车辆柴油化、平头化需求的中卡时期,到2000年左右的承载加强化、多轴化的准重卡时期,再到今天对安全、节油、舒适、轻量化、远程智能化、维修便利性全面追求的重卡时期,国内商用车市场不断经历着“怎样革新技术”和“技术革新成果转化”一次次重复而又截然不同的蜕变。
 


 

行业效益化,用过硬的性能说话


领先的技术创新终归要转化为出色的产品品质才算物尽其责。对危险品运输来说,车辆的每一项性能都是至关重要的保障,因此任何好到爆表的高性能指标都不为过。
 


安全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对危险品运输来说,在急转弯、坡形路段、车辆密集型路段及其他各种突发情况下,有效的制动、避让、甚至是发生意外时将恶性影响降至最低,无疑是最核心的安全保障。
 


如何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通常是“多拉快跑”。然而对危险品物流来说,“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的严格法规限制,直接扼制住了“快跑”,于是“效益大旗”完全落在了“多拉”上。面对危险品运输“车货总质量不超49T”的规定,各商用车厂家追求用车的“轻量化”。
 


为了获得更好的保障,代表卡车最新科技应用的车载智能终端系统这几年在国内市场开始受到重视,“危险品运输车必须搭载行车记录仪、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也被写入法规。其实,在态度向来严谨的欧美市场,早在20世纪80年代车载终端应用就已在客货运输车辆安装使用。
 


对于国内智能车载终端的发展来说,向国外学习借鉴必不可少,但更要根据本事实际开发功能、技术更适合的产品。作为与国外同行有着长期合作的蓝海宏业,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蓝海宏业汽车独有的智能终端系统基于发动机ECU内核开发,经过不断完善更新,如今这套系统除具有传统车载记录仪导航、定位功能外,还能实现车辆远程诊断、油耗管理与分析、驾驶行为记录与分析等多项特有功能,真正让用户轻松获得高科技带来的获益体验。